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资讯 >

童伴妈妈 带着她的娃跨越1000公里 第一次走出大山到城里过 六一

来源:搜狐 时间:2023-12-26 08:26:16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杨霁月 记者 罗轩

一个梳着妹妹头、戴着红领巾、背着粉色小书包、穿着白色T恤的小女孩,在上海东方明珠城市广场上蹦蹦跳跳着,她蹦跶到一位正对着东方明珠拍照的妇女身边,蹲下身子一边瞧妇女手机里的取景框一边说着“杨妈妈,你要再低一点,那个房子尖尖没有拍到。”

这个9岁的小女孩,是来自四川达州万源茶垭学校,叫祝冰冰。她身旁的妇女是学校的体育老师杨丽琼,也是她的“童伴妈妈”。

5月29日至31日,受共青团“童心港湾”美丽中国花博行公益活动的邀请,“妈妈”杨丽琼带着她的3个“女儿”——祝冰冰、12岁陈章玉和11岁的李芳仪,走出大巴山,跨越1000多公里的距离,第一次前往上海,在大城市里开启一段“六一”特别之旅。

初抵上海

上海初印象

5月29日,陈章玉、李芳仪和祝冰冰同往常一样,不到6点就起床洗漱,收拾自己的书包,但这一天又和上学的日子不同,她们要跟着她们的“童伴妈妈”从万源市乘车前往达州河市机场,再换乘飞机飞往上海浦东。

旅途是新奇的。李芳仪第一次乘坐飞机,在长达3小时的飞行时间里,她一直盯着窗外,目光锁在变化多端的云朵间。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她更贴近玻璃窗,俯瞰楼房和田地,还发现了弧形的天际线,“原来,地球真的是圆的!”她害羞地笑着。

杨妈妈帮孩子背书包

初达上海,在酒店用自助晚餐。陈章玉和李芳仪绕着餐食来回几次后,只选了一块炸鸡翅、一块寿司和一个蒜蓉扇贝。“不要害羞,想吃什么就去拿什么,只是别拿多了浪费食物就好。”杨丽琼的几番“开导”后,两人放开了些,再次去取餐。祝冰冰对第一顿晚餐印象深刻,“因为我很爱吃虾,这里有很多种口味的虾,所以我吃了很多。”小女孩不经舔了舔嘴角。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金茂大厦、上海世茂国际广场……”带队的老师介绍了很多高楼大厦,三个孩子记得最深的是东方明珠。“这边是个球”“那边也有个球”“那个整体就是球呀”“我们来猜一下吧”……衬托在中心大厦下,闪烁变换的东方明珠球体结构,成了最吸引目光的焦点,三个孩子兴致勃勃玩起了竞猜游戏。

白日里的拘谨褪去许多,穿上霓虹灯外衣的城市,衬托着孩子的欣喜,她们缠着“妈妈”,给自己拍照片,迫不及待打卡合影。

上海游玩合影

与上海东方明珠合影

旅行中的惊喜与“失意”

经过一天的奔波,孩子们回到房间,将衣服换下叠好放在枕头边,在杨妈妈的照顾下,乖巧的洗漱好进入梦乡。可第二天,不到6点,这三个小孩陆续起床期待着新一天的旅途。李方仪解释道:“我平时走路上学要40多分钟,为了让婆婆多睡睡,我还要起床做个早饭再出门,所以每天我5点30左右就醒了,已经养成生物钟了。”尽管小姑娘们在上海之旅中玩耍得有些筋疲力尽,但养成多年的生物钟还是会让她们早早醒来。

上海行的这三天,三个小姑娘总会手拉着手,形影不离,她们当中年龄最小、性格却最活跃的祝冰冰会常常拉着两个小姐姐,或往东或往西,控制着三人的行进方向。两个大姐姐会更宠溺妹妹,迁就着妹妹的兴趣,一同去探索新奇。在上海科技馆,三个小姑娘在一个会绘画的机器人面前,驻足了5分钟,她们颇有兴致的观察着机器人的构架,看着机器人控制着笔尖在纸面挥舞,认真欣赏、评估和比较着机器人的画作水平。在科技馆,看见会下象棋、弹钢琴、绘画的机器人,她们既感叹于想不到机器人还可以做这些事,又大胆的猜测着随着科技的进步,说不定机器人会帮人类做饭、开车……

三个小姑娘始终手拉着手一起游览

花博会,是最吸引陈章玉兴趣的地方,她梦想着长大后开一家花店。在花博会上她看见了一片片花海,还有那五颜六色叫不上名的花朵。陈章玉说:“就像我们在上海有机农场采摘的小黄瓜与家里种的黄瓜品种、味道等都不一样的道理,在花博会上我也看见了很多从来没见过的花的品种。”陈章玉腼腆的捂着嘴告诉封面新闻记者,“闻着花朵的香甜,看着花朵从花蕾到花苞再慢慢绽放的样子,我觉得很幸福,所以我以后长大了要开个花店,与幸福为伴。”

旅途充满收获,也留有遗憾。三个小姑娘,出发前便讨论好,幻想着抵达上海后有机会要去游乐场游玩,坐坐过山车。但是时光短暂,她们的游乐场之梦暂未有机会得到实现,出发之前家里人给准备的200块零花钱也一直找不到机会派上用场。但她们表示,自己回家后会好好读书学习,希望有机会能在假期的时候坐火车再赴上海,再度感受上海美丽的城市风光。

上海科技馆打卡

打卡自助餐厅

童年孤寂

12岁的陈章玉家,离她上学的茶垭学校步行仅需5分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的性格算不上开朗。但在外婆杜发秀眼里,她已经很懂事,放学回家后,会帮外婆主动干一些家务。“她妈妈在广东的电子厂上班,爸爸在重庆一个工地开搅拌机。常年开搅拌机落下了一身病。”杜发秀说,“没办法,要想法挣钱养家,所以陈章玉从两岁开始就是我在照顾,他爸妈一年回来一两次。”

早年间,李芳仪的父母也在外打工。虽然不能得到父母的陪伴,一年至少还能见一次。2020年,她父亲因心脏病去世。彼时,李芳仪才10岁。

8岁的祝冰冰可能连自己母亲的模样都已记不清了,她才2岁时,母亲就离开了这个家。父亲2019年春节时曾回家,去年4月后便再也没有与家里联系过。“姐姐,我的爸爸也有两部手机。”祝冰冰在上海旅行时看到一位同行的工作人员用着两部手机后,她主动分享着自己的信息。然而,杨妈妈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她的爸爸已断了联系一年多时间,留下的两个手机号,一个已经成为了空号,另一个一直无人接听。如今,祝冰冰只能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在这群孩子的印象里,父母可能存在于电话里,可能仿佛就没存在过。父母于她们而言,只是春节才回家过年的“亲戚”。

出发前一天静心学习的陈章玉

少年梦想

缺少陪伴的少年,依然在长大,她们有自己的倔强,有自己的努力,更有自己的梦想。在茶垭学校潘虹老师眼中,这三个孩子都是品学兼优的,我们选她们出去就是要让她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长见识,把外面的美好世界告诉同学们,带动大家一起努力学习。

李芳仪的榜样是她正在读高中的姐姐李佳,与她同样的经历,同样的家庭,凭自己的努力,换回的是满墙壁的奖状。李芳仪说起自己的获奖情况有些害羞,“姐姐的那面墙大概贴了30多张奖状,我的奖状贴在另外一面墙的,有10张,看着姐姐有那么多奖状,我心里还是有些羡慕和嫉妒。”李佳由于学业压力,长期住校,每周周日回到家里待上半个小时就又会返校,与妹妹的相处时间很短,并不能辅导她写作业,但是妹妹李芳仪总是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作为语文课代表,满分70分的答卷总是要求自己考上60分以上,一次,她只考了50多分,尽管家里没有人会批评她,但她也非常自责与内疚,调整情绪,又鼓励要求着自己要好好学习,下次一定考好。

李芳仪的姐姐满墙的奖状

对于未来,李芳仪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站在教室的讲台上,教小学生学习语文,学习中国汉字。她说:“教我们班的老师们都很温柔,只有上课不认真或者不按时交作业时,他可能会非常严肃地批评我们,但平时对我们都很好,还会掏自己的钱给我们买零食。”这些老师的形象是李芳仪心中的榜样,她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善待学生的温柔的老师。

“我好像是前阵子满的9岁,我也记不到我的生日,是大人告诉我的。”祝冰冰一边摆弄着手上的气球一边向封面新闻记者讲述自己小愿望,“我想当一名护士,不是因为觉得护士姐姐漂亮,而是觉得她们很善良,会安抚照顾那些生病的人,我也想当一个善良的人。”

童伴妈妈眼中的上海行

与孩子们一同开启上海之旅的,还有她们的童伴妈妈杨丽琼,杨妈妈认为,这次旅行给了孩子们很多个“第一次”,第一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东方明珠,第一次吃自助餐,第一次登上中国的第三大岛屿崇明岛……孩子们会觉得很新奇,也学到很多东西,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这是孩子们在外面过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让她们开心,开拓眼界。”杨妈妈说道。

三天的旅程,累坏了杨妈妈,她要随时盯着这三个小孩,注意她们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年龄最小的小女孩,活泼好动,经常被其它东西吸引,不知不觉得就脱离了大部队。同时,杨妈妈还要关心她们,在上海吃的东西是否符合胃口?玩得开心吗?精神状态还好吗?当杨妈妈发现孩子们热出一身汗,会及时的给她们用湿纸巾擦擦,还会帮忙背上她们的书包,为她们减轻负担。

“累是累,但是一想到这些小孩爸爸妈妈不在家,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机会很少,机会难得,所以也没事儿。他们走出来能多看看这外面的世界,见的多了,就会变得自信。”杨妈妈回忆起上海之行,她认为,虽然带着孩子们出来玩,又累又苦,但是很快乐很值得,共青团“童心港湾”美丽中国花博行公益活动,给予了孩子们开拓眼界的机会。

参观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一夜之间多了92个孩子

杨丽琼有个11岁的女儿,2020年12月,当确定她为四川省万源市茶娅学校童心港湾的“童伴妈妈”时,一夜之间,突然多了92个孩子。

刚当上“童伴妈妈”的杨丽琼,一家一户的进行了家访,梳理掌握了这92名孩子的家庭情况。她介绍,这群留守儿童中,有28人是离异家庭,9人是单亲家庭。杨丽琼谈起她成为童伴妈妈的原因,“这些孩子们,性格总比父母在家的小孩内敛一些,他们当中,要么缺少父爱要么缺少母爱,甚至有些爸爸妈妈都没管过。所以我想,有能力时将自己的母爱分享一些给留守儿童。”

家访,成为了杨丽琼作为童伴妈妈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对于孩子们的家庭而言,或许只是杨妈妈每隔两个月要来家访一次,可是对于杨妈妈,是60天内要家访92个家庭的数字。以茶娅学校为中心,学生们的家住在四面八方,有时候杨妈妈一天可以拜访两、三名孩子的家,有时候路途遥远只能去一家。“每次家访,来去都要走2个多小时的山路,很累,有时候有些人就不理解,他们说我‘你不去不就行了吗?’但是我想着这些孩子是每天走这样的山路上学,有些人单边要步行90分钟,一想到这,会觉得很心酸,就咬咬牙继续坚持着。”杨妈妈向封面新闻记者描述着,尤其是孩子们雨天走路上学,到学校的时候,膝盖下面全是水和泥,看着让人心疼。

婆婆爷爷带孩子的方式,基本为照管孩子们的吃饱穿暖,杨妈妈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这三个孩子去上海,是她们的婆婆爷爷替她们收拾的行李,“结果我打开她们的书包一看,天呐,全装的吃的,牛奶、小饼干、小面包、鹌鹑蛋……其实还是可以看出这些家长是爱孩子的,只是在孩子心灵方面可能缺少了对内心世界的管理。”

杨妈妈介绍道学校里还有几个孩子,会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调皮捣蛋,在他们眼里,只有自己不听话时老师才会关注他批评他。甚至还有在婆婆的溺爱下长大的学生,只要稍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轻则掀桌子,重则拿小刀划自己的手臂。面对这样的孩子,杨妈妈直呼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是心理咨询专家,每次和他们聊天时只能适当的做一些安抚帮助。”杨妈妈还向学校申请多有机会派她出去学习儿童心理疏导课程,虽然每次外出培训时间只有短短两天,并不能完全学会,但杨妈妈会根据老师在课堂上分享的经验和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慢慢摸索方法。

出发前一天静心学习的陈章玉

爱的连接

“童心港湾”是共青团中央于2019年发起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益项目,支持基层共青团组织在村级层面建立常态化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阵地。目前,已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9个县(区)建成共青团“童心港湾”项目点。

此次上海之行,还让来自山西灵丘“童伴妈妈”孙二女收获颇多,她说:“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得到了机会出去看看,感受全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值得被疼爱的。对于我来说,我还认识了其他省的童伴妈妈,能够互相交流陪伴孩子们的经验方法。”她表示,童心港湾还给“童伴妈妈”设立了一些考核内容,比如如何协助解决儿童需求、如何动态管理儿童档案等,认识别的“妈妈”可以共享大家的经验,探讨交流,用最佳方法陪伴这群孩子,疼爱他们。

在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团委童心港湾项目负责人符轶的眼里,存在留守儿童的社会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环境,增加收入不得不外出务工。“我们要多为留守儿童向社会呼吁,他们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也可以成为未来祖国的栋梁。”符轶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企业、志愿者等加入,用心用情用爱,陪伴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给与孩子们更多的亲情陪伴、情感关怀、自护教育和励志教育。

“我也是小时候没有父母的陪伴,是被奶奶、姑姑等各种亲戚带大的。”与留守儿童们有着相似经历的符轶似乎更能明白孩童们的内心,她表示,看着别的小朋友父母在身边,内心其实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落寞,精神上没有得到满足。这也会影响小孩的性格,尽管有些小孩表面上看着活泼开朗,但是内心深处还是会觉得有些欠缺,不愿意将内心最深处的想法与人交流分享。“我觉得父母在外务工的话,还是要经常与孩子联系,不能因为在外面挣钱,觉得给予了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就是尽了父母的义务,还是要多关注小朋友的内心世界。”符轶表示,“童心港湾”项目就是希望给这些孩子一个妈妈,让他们得到母亲的关爱。这次上海之行,也让小朋友们体验到了“妈妈”带着自己出去旅行,认识其它省市的小伙伴并一同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感受,她希望这些有共同经历的小朋友,在情感上连接成纽带,一起成长成为祖国的未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