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昨天下午到晚上,安排了800多单,今天一个上午,也已经安排超过300单了”,在大众出租呼叫中心,热线客服经理章云的愁容终于有了舒展。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对市民就医用车等呼叫,因为无车可派,他和同事们经常会陷入自责状态。
5月25日起,上海四大出租企业增加投放了2000辆出租车,其中大众出租提供600辆。“总算可缓解一下了,我们的心情也轻松一些。”章云说。
尽全力给予一些帮助
自4月初开始,章云和四五名同事一直封闭在呼叫中心守着96822热线。
当时,上海在虹桥枢纽保留了一些出租车,保障抵达旅客的出行。而自4月5日起,大众还在浦东组建了爱心送医车队。“这部热线自开设以来就没有停过,除了服务市民,还服务我们的司机,帮助他们解决出车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就是这条不停的热线,在几乎“停滞”的时期,呼叫声不时响起。想起4月底的一次接听经历,章云的眼眶红了!
电话那头,一位姑娘恳求他们派车救救自己的母亲。原来老人处于癌症晚期,需要定期化疗,好不容易在浦东约到了可以化疗的医院,却没办法过去。“遇到这样的事怎么办?不帮,你睡得着吗?”章云说,在公司领导的统筹安排下,最后为姑娘完成了心愿,“回电说安排妥当时,电话那头号啕大哭!” “更多时候,我们在接听电话时,只能安慰,或者提供一些可以解决的途径或建议。”说这些话时,章云带着点无奈。
多接一个电话是一个
忙了一个上午,客服人员李洁匆忙扒拉了几口饭,又急忙回到自己的座席。此时,电脑上显示的人工请求接入量已近6000人次,但实际接听率不到二成。疫情前,大众热线日均接入量在2000次左右,呼叫中心20位客服人员足够保障,而面对突然暴增的呼叫电话,十多位居家办公的远程客服一起上线,也是捉襟见肘。 “没办法,多接一个是一个!”
“好的,会有短信通知”,“我再重复一遍地址,你看对不对”……寂静的大厅内,坐在李洁周围的三位同事,也在争分夺秒地挽回失去的东西。
做更多事让一切好起来
“上海一些高校和我们进行了对接,预约大巴把孩子们送到机场和火车站。但有的学校还没有专车,我想看看那些学生能叫到车吗?”一大早,大众交通集团葛磊也来到了呼叫中心,他始终放不下那些准备返乡的高校学子。
10天前,他在96822热线座席接听来电,一位来自杨浦一高校的女生问,能不能订车去虹桥站。“我好不容易抢到了车票,很多同学花了很高的价钱叫了不正规的车,你们那里能有车吗?”,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绝望。在运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葛磊为她预约了出租车。 傍晚时分,调度人员安排好车辆,给这位女大学生打去确认电话。“她很快给我发来一串感谢短信。”葛磊翻开手机,其中一条是:“给我一个付款码吧,虽然素不相识,但您帮了我那么多,很感谢!我一个学生也不能挣钱,这是我的奖学金!不能拒绝的。”
“看到这些短信,我一时竟无言以对。过了一会,回复她:祝一路平安!当时就想着,一定要尽快和相关部门反映,帮他们解决出行难题!”葛磊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