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最大常德米粉店,每天都有络绎不绝、赞不绝口的客人。
文老汉创始人文继千(中):未来五年,要把“文老汉”开遍全国。
红网长沙3月13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刘怡斌 通讯员 杨浩)在长沙城区,大大小小的粉店有2000余家,然而口味、品质、环境、服务一应俱佳的品牌却屈指可数。近日,位于长沙县松雅湖畔的“津市文老汉牛肉粉馆”正式开门迎客,这家面积近千平方米的常德米粉店在营业面积创造了长沙最大。
“文老汉”创始人文继千其实是个名副其实的草根创业者,他白手起家,艰辛创业,将一家百年老店从濒临倒闭到遍地开花,从常德津市一隅搬到了省会长沙。
生态养殖三十载掘得人生第一桶金
1969年,文继千出生在常德澧县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19岁那年,文继千作为一名普通的农家孩子正式涉足到水产养殖行业,从一个仅有几十亩水面的小坑塘开始了他的创业人生。
2004年,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文继千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将水面扩展到500亩,此时的文继千开始琢磨怎样改变养殖模式,既要缩短养殖周期,又要打好时间差,不能一窝蜂上市。
经过近十年的打拼,文继千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春天,“到2013年底,拥有津市与澧县共管的6000亩、1000多亩的两个湖面养鱼,有澧县小渡口至五公嘴河段、梅家港至周公渡河段各3500亩,做养殖水产螃蟹、龙虾,一年纯利润四五百万。”
那时候,文继千在水产养殖行业捞得了第一桶金,是远近闻名的“养殖大王”。
打破瓶颈谋转型重拾百年老店文老汉
2014年,正当文继千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接连几个月的大降雨导致他的湖面水位不断升高。那段时间,文继千组织家人、员工日以继夜的加固河堤、加高堤面,但最终还是无事无补,一夜之间,随着堤坝一溃, 300万斤鱼如泥牛入海。这次让他损失了2000万。望着一马平川的湖面,文继千欲哭无泪,银行、供应商纷沓至来,一度让他走投无路,几近崩溃。
经过多方考察,文继千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早餐的需求也更加营养、健康、高品质,这时的文继千想起了一件事。
原来,文继千的爷爷文学祥于1952年就开了粉馆,文老先生年轻时以捕鱼为生,与沅水及洞庭湖沿线回族人交往密切,而牛肉是回族人的主食,因爱好研究厨艺,文老先生向回族人学习制做牛肉的工艺,累计了不少加工牛肉的方法和秘方,在津市老码头附近,创办了属于自己特色的第一家牛肉粉馆,深受广大食客喜爱,后因移民该粉馆没有继续经营。
2014年底,文继千接过爷爷手中祖传秘方,开拓创新,精心调配,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特色牛肉粉、牛肉钵,并在常德澧县开了300多平米的津市文老汉牛肉粉馆,其牛肉由几十种中药秘方经数小时煨制而成,牛肉味道鲜美,香滑不油,口味独特,其味纯正,搭配劲道好、弹性足的津市米粉,文老汉牛肉粉在众多津市牛肉粉馆中独具一格,受到众多老百姓喜爱。2015年春节一个月纯利润就达60多万。
此外,文继千在周边县城陆续开了五家连锁店,一年营业额达2000万。同年,他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文老汉》商标。
从牧场到餐桌一条龙打造早餐连锁领导品牌
在餐饮业小试牛刀,文继千没想到收获得盆满钵满,更没让他想到的是津市“文老汉”牛肉粉竟如此受欢迎。2016年,已过了不惑之年的他,有了更高的目标,这一次,他想把“文老汉”开到省城长沙。
“面对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应选择更为安全、优质、营养的早餐。”2016年,文继千将自己6000亩湖面全部改为牧场,养殖150头水牛,实现“文老汉牛肉粉”关键原材料自饲养、自加工、自经营。
2016年底,文继千投入300多万在星沙开了 “津市文老汉牛肉粉馆”形象店,店面占地近千平方米,采用天然的木质镂空屏风作为挡隔板,古色古香的长条木桌椅、纹路清晰,非常美观。大厅墙壁装饰成古玩柜,摆放一些装饰品,富有年代感的壁画,处处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
“牛肉是自己牧场养殖的水牛,纤维比较粗壮,熬出来的汤比较鲜美,一锅汤熬四到五个小时,米粉是每天从常德车运过来的,津市牛肉炖粉是小火煮沸牛肉汤再放入光头粉,牛肉和米粉在一起吃别有一番风味。”
2017年新年刚过,文继千又在长沙市城区选址另外一家800平米的店面。
“要将津市‘文老汉’牛肉粉馆打造成湖南口味最好、品质最好、环境最好、服务最好有特色的中高端早餐连锁领导品牌”。面对未来的规划,文继千非常清晰,未来五年,他要把“文老汉”品牌开遍全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